日韩欧美色综合网站,国产一级做a爰片在线看,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公司新聞

洋垃圾禁令的多米諾骨牌效應_香港處理洋垃圾_正在發酵。

2021/10/26 16:57:34      點擊:420


近來,以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也試圖將洋垃圾拒之門外。

洋垃圾引發菲加外交糾紛

5月16日,菲律賓外交部表示,在加拿大錯過最后期限,并且未能收回約6年前運往馬尼拉的洋垃圾后,菲律賓已召回菲駐加拿大大使。

這起由洋垃圾引起的糾紛應追溯到6年前。2013年至2014年間,一家加拿大公司向菲律賓出口103個集裝箱的垃圾,集裝箱外貼有可回收塑料的標簽。但其中有69個被查出里面裝的是尿布、家庭垃圾、塑料袋和其他垃圾,因此滯留在菲律賓港口。

菲律賓法院2016年裁定,將這些垃圾送回加拿大。菲律賓和國際環保組織現已向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發出法律意見和信函,要求加拿大停止違反《巴塞爾公約》,并收回這些洋垃圾。


不過6年來,這些垃圾一直積壓在菲律賓馬尼拉附近的一個港口。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日前重申,加拿大必須在5月15日前將滯留在菲的69個垃圾集裝箱運回加拿大。

然而,期限已至,加拿大仍未采取實質行動取回垃圾,此舉激怒了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我要通知加拿大,你們的垃圾馬上就到,準備一個盛大的招待會吧,如果可以,(你們)大可吃了這些垃圾,杜特爾特氣憤地說道。

事件愈演愈烈,洋垃圾處理糾紛已經開始波及兩國正常邦交。近日菲律賓外交部長公開表示,我們會繼續減少駐加拿大的外交人員,直到這些洋垃圾集裝箱被送返加拿大。

無獨有偶,備受洋垃圾所累的還有鄰居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近期在巴生港口截獲來自西班牙的24個貨柜,發現里面裝滿了非法塑膠廢料。事后查明,這些集裝箱都是以偽造的申報文件私運入港的。

5月17日,馬來西亞能源科藝環境部長楊美盈表示,在馬來西亞的要求下,目前已有5個貨柜被運回西班牙。

打著貨物運輸的招牌,私下偷運洋垃圾,讓馬來西亞當局忍無可忍。據悉,向馬來西亞出口塑料廢料的除了美國,還有日本、英國和德國等。為了打擊那些試圖利用中國洋垃圾禁令而獲利的機會主義者,自2018年7月以來,馬來西亞政府已經關閉了至少148家無證塑料回收工廠。

洋垃圾歸宿難覓出口國態度不一

年-2018年,這一數字同比增加4.2萬噸(68%)。第二大目的地是土耳其(8萬噸),第三大目的地是波蘭,第四大目的地是印度尼西亞。

美國為應對洋垃圾禁令,主要通過內部消化和更改垃圾目的地來解決垃圾回收問題。美國曾有2/3的州面臨著垃圾回收危機。由于垃圾回收后無人購買,數百萬噸垃圾被拉到填埋場直接掩埋。禁令實行僅半年時間,美國就掩埋了2000多噸廢紙,不少美國城市開始取消或收緊回收計劃,不再回收混合塑料和紙張。

與此同時,一些美國的垃圾回收廠仍在掙扎。他們正通過增加人手、升級設備,試圖滿足中國的新回收標準。據報道,美國東北部一家經營著18家垃圾回收廠的公司將勞工支出上調了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63萬元),還新添了自動化分揀設施,同時提高了服務費用,希望能力挽狂瀾。

和一些國家將洋垃圾處理難題的責任推到中國身上不同,新西蘭將中國的洋垃圾禁令稱作一通叫醒電話。新西蘭環境部數據表明,2016年新西蘭曾將價值2100萬新西蘭元(約合9400萬元人民幣)的垃圾運往中國。洋垃圾禁令的施行無疑對新西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新西蘭環境部副部長歐仁妮薩奇卻積極看待這項禁令,這恰恰點醒了我們,不能再依靠將垃圾運到國外這種做法,當前我們急需進一步提升國內處理的能力和技術,這才是關鍵。因此,新西蘭環境部于去年成立特別工作小組,專注于研究新西蘭對于垃圾處理的應對措施。

曾經踴躍接收歐美垃圾大單的進口國開始陸續吃起后悔藥,那么一年半后,那些垃圾出口國又過得如何?

英國廣播公司對環境局數字的分析顯示,從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英國總共向其他國家出口了61.1萬噸回收塑料。在此前的12個月期間(即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英國出口了68.3萬噸,同比出口量下降了7.2萬噸。

顯然,一些國家張開雙臂,接納了英國的垃圾,填補了中國禁止洋垃圾入境后留下的缺口。數字顯示,在2016年-2018年,馬來西亞的進口總量為10.5萬噸,遙遙領先。2017


挪威提案試圖解決洋垃圾困局

從中國到英國的集裝箱貨船載滿了各種中國制造,而這些船只在返航時,卻被英國的各種廢舊物品和回收垃圾填滿。這是英國《每日電訊報》在報道中曾描述的場景,令人感慨。

中國一紙禁令將洋垃圾擋在國門之外后,一些發達經濟體紛紛將目標轉移到東南亞國家。隨著一起起環境糾紛頻發,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開始意識到,決不能讓自己淪為世界垃圾桶。

東南亞國家正在陸續覺醒,那么發達國家呢?

限制向非發達國家隨意出口塑料垃圾的國際貿易行為被186個國家一致同意,除了美國。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消息,旨在限制有害廢棄物國際性轉移的《巴塞爾公約》締約國會議于5月10日在瑞士日內瓦通過修正案,臟塑料垃圾被列入進出口限制對象。根據這項提案,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塑料垃圾出口國都必須事先獲得目的地國家的許可,即所謂的事先知情同意制度。

至此,一個強烈的信號正向全世界發出:各國必須開始正視并著眼于包括塑料垃圾在內的垃圾處理難題。

這項提案由挪威在2018年6月提出,一時間備受各國關注。挪威提案的重點是在公約附件二(即需要特別考慮的廢棄物)中增加塑料垃圾一類。所謂特別考慮,包括要求垃圾出口國事先通知并征得進口國的同意。

2018年9月,巴塞爾公約秘書處在日內瓦會議中討論了挪威提案。當時只有21個國家贊成,包括歐盟、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在內的締約國表示反對。如今8個月過去,此次締約方大會上,經歷了為期12天、1400名代表的討論,186個國家一致同意將塑料垃圾納入《巴塞爾公約》進行法律監管,并于2021年1月生效。全球塑料垃圾管控的進程向前又邁進了一大步。

作為觀察國,美國一直反對這項旨在嚴格控制全球塑料垃圾的提案,但由于幾乎所有美國洋垃圾出口國都是《巴塞爾公約》締約方,這項法案將同樣適用于美國。

這下被送往美國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站的塑料肯定比一年前更多了,美國廢料回收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皮卡德說。

作為全世界塑料垃圾出口量最多的國家,美國反對挪威提案的理由是,采取自愿的方式去控制塑料垃圾污染,會比通過法律手段強制更有效;在發展中國家建設更好的基礎設施,讓當地更有效地處理塑料垃圾,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本質上來說,出口洋垃圾是一種典型的以鄰為壑的做法,并不能根治垃圾處理的難題。通過法律法規去正向引導生態設計、可持續性發展目標的落實,通過經濟可行性分析讓市場拉動轉型,通過改變管理模式將管理變為多方參與的治理模式,來形成推動垃圾問題解決的合力。
\
業務咨詢